【留学北大60年之亲历系列】范强:北大留学生温暖的“家”―勺园     编者按 范强:北大留学生温暖的“家”――勺园

    编者按:1950年 ,来自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的交换留学生33人进入东欧交换生中国语言专修班学习,开启了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的历史第一章。 弹指一挥间,60年一甲子。60年来,中国招收的留学生在培养规模、层次、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一批批来华留学生学成归国 ,成为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60年来,北京大学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相关方针和政策,发扬“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优良传统,依托学校人文、社科以及理科相关基础性学科的优势,努力革新、实践,把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融入建设和创建“和谐校园”及“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工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有北大特色的留学生培养之路。

    为庆祝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60周年,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与北大新闻网将共同推出专题报道《留学北大60年》,着重从北京大学来华留学教育的视角出发,体现在校优秀留学生代表、留学生导师、留学生管理人员及留学生校友等的优秀事迹,全方位地回顾和总结北京大学在来华留学教育方面的成果与经验。

    【题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逐渐以崭新的面貌敞开胸襟,走向世界。作为全国最早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北京大学亦随着国家的脚步,向世界打开大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学子们。60年来,北京大学已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近25000人次的各类人才,他们为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外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亲历培养一批批北大留学生的干部和教授们,他们则见证了北大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成长历程和飞跃式的进步与发展。本系列文章为亲历北大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干部教授及留学生同学的回忆文章,当中有亲临一线指导留学生学习的教师们,也有从事留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干部们,还有当年陪伴留学生燕园生活的中国学生,他们以教师的责任、执着的热情、美好的回忆见证了北京大学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独特风采

范强:北大留学生温暖的“家”――勺园

    我于2000年来到勺园工作,至今已走过十个春秋。对勺园的了解不能说百分之一百,毕竟我只经历了它三分之一的生命旅程。但是说到勺园作为体现北大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培养北大留学生的一个重要平台,及其对于一代代北大留学学子的重要意义,我还是颇有感触的。

    北京大学留学生生活设施的完善、留学生生活服务队伍的发展,始终紧随国家和学校的前进脚步。三十年前,勺园这里只是一片青青稻田,一处北大气象观测点。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北大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向世界敞开大门,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加强与国际教育和学术界的广泛合作,对外交流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到中国进修的学子、访问交流的学者迅速增多,北大成为了接收留学生最重要的阵地。1981年教育部出资建设,勺园1号楼至5号楼在这片废墟名园旧址上拔地而起,2万多平方米的楼群屹立于校园西侧,红色的砖墙体十分醒目。勺园从当年12月开始专门接待留学生和外国专家,之后随学校的发展不断成熟和壮大,1990至1998年间6号楼至9号楼相继投入使用,勺园逐渐成为拥有4万多平方米建筑、一千多床位的留学生和外国专家在北京大学学习生活的家园。

    “勺园人”是勺园工作人员引以为豪的响亮名字。从建园初期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00人,三十年来全体“勺园人”始终以友好的姿态对待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外国专家,把他们当做家人看待,与他们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

    杨咏庚老师是“勺园人”的典型代表,在建园之初担任勺园主任一职。勺园建立的1981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对于勺园的建设,杨老师等领导班子并无太多经验,为此,他带领勺园的一批干部,专程赶往南方的一些兄弟院校实习考察。杨老师曾跟我们说道,“在深圳,我第一次听到‘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这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将他在勺园十余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为四个字:服务,稳定。而这四字方针也一直延续到如今的留学生管理当中。

    由于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不同,留学生之间的生活方式也各有差异。协调各国学生的生活习惯,保证每一个留学生都能生活得舒心,对于“勺园人”来说着实是一个挑战。

   为满足学生不同口味的饮食,勺园专门开设了西餐厅,从莫斯科餐厅聘请厨师,保证口味的地道;对于穆斯林同学的特殊饮食习惯,勺园开设佟园,严格按照穆斯林做法,保证物优价廉;留学生们爱喝咖啡,有些学生在自己房间里用电炉热咖啡,既不方便,也有安全隐患。于是,勺园的工作人员在每个楼层都设置了固定的服务间,提供一个场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

    在杨咏庚老师以及勺园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勺园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留学生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最初勺园的留学生宿舍是筒子楼,周边的营业设施发展得尚不完善,学生们有客人来访,没有地方接待,很不方便。在勺园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在勺园地下开了一家咖啡厅,为学生家属朋友的探亲访友、聊天聚会提供了场所。中韩建交以后,韩国留学生的数量增多,最多时达到了60%~70%。韩国留学生特别喜欢吃泡菜,时常在各自的宿舍制作泡菜,而这样一来宿舍楼里的泡菜味就影响到其他留学生的居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让各国留学生们都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勺园2号楼开了一家韩国料理,满足了大部分韩国同学的需要。

    在勺园从事外事生活服务是一件既平凡琐碎、又兼具困难与挑战的工作。一年又一年,留学生和外国专家人数持续增加,对勺园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勺园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经验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努力为留学生和外国专家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得以安心地在北大学习和工作。通过全体“勺园人”的艰苦努力,勺园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外国专家的肯定与赞扬,成了他们依恋的家园,勺园的名字和“勺园人”的敬业精神也随着北京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拓展传誉世界。曾有一位罗马尼亚留学生、自称为“山东漂亮姑娘”的鲁美妮,一年寒假在罗马尼亚家中发烧得厉害,迷迷糊糊地说:“妈妈,我要回家。”“你这不是在家吗?”守在她身边的妈妈说。“不,我要回勺园1号楼的那个家。”一位日本客人在写给勺园员工的感谢信中说:“你们像父母一样照顾我们”,这样的生动事例不胜枚举。在广大留学生心中,勺园是一个值得留恋的,给予他们温暖的“家”。

    我认为,勺园的经营首先是为了服务学生,从以接待留学生、专家为主的外事后勤服务单位转变成为外事与内事接待相结合的专业化服务实体。这与校外宾馆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是勺园发展的方针和目标,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多年来,勺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勺园”这一品牌在社会上甚至国际上都有自己的地位和特色。至今为止,勺园举办的重大活动不计其数,勺园已逐渐成为北大与世界联系的标识之一。近几年来,勺园管理部门不断面对新的形势积极强化改革与创新意识,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的宗旨,加强与国际合作部的沟通,虚心听取各院系意见,了解留学生与外国专家的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完善的服务设施和增加服务项目,及时、妥善地解决留学生和外国专家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在这里,我想说的还有一点,即是“勺园人”――无论干部还是员工,都始终共同践行着“孺子牛”式的奉献精神,为做好勺园的服务工作而不懈努力。每年留学生入校时,“勺园人”在留学生的生活方面给予细心引导和精心安排,满足他们的住宿餐饮需求,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从家乡来到中国求学之初很快有个新家,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在北大的学习生活,完成学业;每年冬天下雪时,“勺园人”总是早早地起床为还在睡梦中的学子扫除门前厚厚的积雪,让留学生们能够顺利出行上课;圣诞新年来临,“勺园人”都会悉心营造节日氛围,为学生们送上可口的美食和温馨的祝福;更为普通的是,在三十年来日复一日与留学生和外国专家的共同生活中,“勺园人”付出的辛勤劳作和默默关爱。这样优良的服务传统,是一代一代“勺园人”传递下来的,体现了这支队伍可贵的服务精神和可敬的事业心。现在仍坚守岗位的很多“勺园人”都是建园初期的年轻骨干,他们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北京大学的对外交流事业,奉献给了在勺园生活过的所有留学生和外国专家。他们在三十年岁月中与勺园共同成长,坚持 “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北大争光。

    三十年过去了,从北大完成学业走向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都对勺园怀有特殊的情感,他们在勺园,完成了他们走向世界、走向成功的梦想。在服务于、见证着北京大学对外交流事业日益发展的同时,勺园逐渐成为一个品牌,不仅是一个来北大留学学子的生活家园,还成为一个留学生们心目中的“精神家园”,很多留学生校友一直饱含着、延续着、表达着对勺园的感情,通过这种特殊的感情纽带加深着对学校的感情,他们总会说“我想回勺园看看,我想回到我当时住的宿舍看看”。这不仅体现了勺园在留学生同学心目中的独特地位,更说明勺园的工作已经成为北大留学生服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见证北大国际交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亦成为北大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今的勺园,作为会议中心的组成部分,依旧紧跟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努力为学校实现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国际化水平的目标,继续承担着为留学生和外国专家提供生活服务的任务。随着近年来学校整体建设、发展水平、特别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涉外生活服务需求的迅速提高,已经满负荷运行三十年的勺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今年,中关新园留学生专家公寓园区的基本建成及陆续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学校接待留学生和外国专家的设施条件,缓解了勺园多年来巨大的接待压力,也使勺园终于有了一点“休养生息”的机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勺园将认真规划和积极推进今后的发展,力争在保持其传统风格的基础上,逐步对早已相当陈旧老化的硬件设施进行彻底改造,使勺园再次焕发青春,更好地为学校服务,并在未来的发展中依旧成为留学生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

                                                                     转自北京大学新闻网